标王 热搜: 手工活  来料加工  外包加工  外发加工  加工  外包    电子  服装加工  手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防骗资讯 » 正文

几多“发外加工”设局骗钱 工商支招帮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26  浏览次数:2140
核心提示:目前此类案件有蔓延的趋势,工商部门支招应对 本报记者 邝穗雄 近日,利用发外加工合同进行欺诈的案件又呈蔓延趋势,工商部门提

 目前此类案件有蔓延的趋势,工商部门支招应对


   本报记者 邝穗雄


    近日,利用发外加工合同进行欺诈的案件又呈蔓延趋势,工商部门提醒,所谓的“发外加工”大部分都存有欺诈成分。

抓住验收标准防骗

    工商局认为,要防止发外加工合同欺诈,首先要看“发 外加工”的产品验收有没有标准,这是加工合同欺诈的核心。

   “发外”的产品要回收,关键一点就是验收没有标准,是否合格完全是特许经营商说了算,并非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加上提供的是劣质材料,有的合同约定加工产品合格率必须在95%以上,成品根本无法达到要求。要求未达标准,还要追究承揽方的违约责任。行骗者对法律知识都有一定了解,事前对行骗对象、市场行情、合同条款等都做了调查研究,精心布置陷阱。签订合同前期,一切似乎合情合法;直到验货阶段才真相毕露,加工方意识到上当为时已晚。

●案例一

   下岗工人冼某等20多人相信广州×坚贸易商行的广告,说有大批简单易做的手工给他们加工,但是等交了保证金以后就变脸了,加工的产品交上去总是不合格,保证金不退不说,还要赔公司的损失。

   少相信美好的广告

   其次,要少相信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

   媒体上广告多如牛毛,宣传册与网站制作精美,充溢着“小投入、大回报”、“超低的投入,巨大的利润回报”、“‘钱’途无忧”之类诱惑内容。发布这类广告的公司,一般声称是某外国公司、香港公司的中国机构,某行业协会的会员。在宣传中为投资者计算回报,开列商品成本、消耗等各项费用,然后计算出惊人的纯利,而实际上广告中的预算总是低成本、低消耗,实际中很难达到。

   广告中声称免收押金,免费发给原料,还预付20%到30%的加工费,当承揽方签订合同,厂房等都租好后,他们就会提出种种理由要求承揽方付费。承揽方势成骑虎,只好就范。

●案例二

   安徽德某看上了广州市富×来料加工厂,铺天盖地的广告、几十个加工品种、各种资格荣誉、优厚的回报令他深信不疑。德某招工人、买用品,什么都办好以后,对方送上的意向书补充条款目的就显露了:汇3000元过去以表示诚意,后来讲价汇了1200元。但刚称要发货,对方公司的“王经理”又打来电话让把3000元的差价补齐,从此没了音讯。

   注意保留各种证据

   最后,确定要承接加工,一定要注意考察该招揽企业的资质情况,注意保留各种证据。

   越秀区工商分局接受群众申诉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骗子公司领有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在写字楼或工业区租赁办公场所,从发广告、签合同到产品检验,多人分工合作。“经理”主管大局,“老师”负责培训,“业务员”拉客户、“技术员”鉴定等,一切“似模似样”。签订合同时都装得很诚恳,甚至主动要求到公证部门公证,骗取信任。交货验收前往往以资格检验名义收回加工方的书面合同和押金收据原件,甚至还因加工品“不合格”欠款;这样一来,执法部门难以掌握相关证据。

●案例三

   广州神×电子科技公司大做广告,称有大量的外贸产品加工,经简单培训就可以开工。要求接产的第1批货要交3000—30000元的保证金,第一批货交货后就退保证金;给第2批货加工,可以预付部分加工费。但第一批货要求达到一定的合格率,否则就要赔原料款。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加工者达到“合格率”。这样,第一次交货时合同、押金单已被收回。

   工商部门指出,“外加工”受骗者一般是下岗工人、农民、无业人员或外地个体业主。此类人员或急于寻找工作,或寻求致富捷径,又有富余的劳动力和少量资金。像这样的加工加盟合同欺诈个案,由于涉案金额较少,证据灭失且难以收集所有受害人资料,工商部门无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目前此类案件一般依照行政法规进行处罚,打击力度相对有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 | 注册会员 | 最新外包加工活 | 法律声明 | 会员操作指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